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武汉“侯爸爸”:为异乡求学的藏族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首页> 党建频道> 综合报道 > 正文

武汉“侯爸爸”:为异乡求学的藏族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02-24 17:4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杨洁、雷宇

  尽管已从武汉西藏中学毕业12年,但边珍依然怀念在校过年的日子。一到藏历新年,同学们会穿着藏服,在彩色花纹木盒里放满炒麦粒和酥油糌粑,再插上青稞穗和酥油制成的彩花,做成切玛,还要给老师献上哈达。

  被学生称为“侯爸爸”的侯伯云每年藏历新年都很忙。筹备活动、找学生谈心……26年来,每年大年三十、初一,侯伯云都在学校陪着学生一起过。

  在民族教育岗位上工作了大半辈子,从班主任到武汉西藏中学副校长,侯伯云探索出一套西藏班的管理办法,让远离家乡、父母亲人的藏族孩子慢慢适应了武汉的教学模式;他还牵头组织农工党爱心党员,推动武汉市政协委员、湖北省建藏援藏协会会员与藏族学生结亲结对,为上千名西藏孩子找到了“武汉妈妈”“武汉爸爸”。

  侯伯云觉得,自己26年来就做了一件事:为一批在武汉求学的藏族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他几乎认识学校所有孩子”

  侯伯云始终记得第一次去接西藏班孩子的情景。当时10多岁的普布曲杰背着一个蛇皮袋,侯伯云伸手想帮忙,孩子却摇摇头,拖着蛇皮袋走了4公里的路,后来侯伯云才知道,蛇皮袋里装的是普布曲杰初中4年的零用钱。临行前,他的妈妈将10元、20元凑出的440元缝进行李中。

  1995年,侯伯云从湖北省宜昌职教中心调到沙市六中西藏班(之后搬迁至武汉,成立武汉市西藏中学),当起了藏族学生的“孩子王”。

  武汉西藏中学是湖北省唯一、全国首批内地藏族学校,也是全国最大的地方援建藏族学校。从西藏出发,这些10多岁的孩子以前要坐几天几夜的汽车、火车到武汉,接着面临长达3年甚至更长的异乡求学生活。有的学生家在西藏牧区、农村,家里人没读过书。来湖北之前,孩子们普通话说不流利,也不爱与人交流。

  起初,侯伯云跟西藏学生接触,找不到方法。他开始自学藏语,看到学生就用藏语打招呼,“吃了吗”“你好”。

  在边珍的印象里,侯伯云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学校的林荫道上,他总是拿着藏文课本,碰到学生就拉过来做他的“藏语老师”。等到边珍从初中升到高中,侯伯云已经会唱藏族歌曲。

  有一次,一个孩子找到他说:“老师,您这么尊重我们,我愿意来跟你说说心里话。”

  那时,侯伯云还是学校的体育老师。一次上课,刚做完热身活动,普布曲杰转头跑回了宿舍,找来针线,一个人坐在床头缝裤子。侯伯云一问才知道,孩子只有两条裤子,一条破得不能穿了,另一条在上体育课时破了一个洞。侯伯云从家里找来裤子和鞋子,此后对普布曲杰给予了长达4年的资助。

  该校教师许玉萍的班上曾有个藏族女孩旦增白吉那曲,家里有8个兄弟姐妹,她排行第六。刚来学校,听不懂普通话,小姑娘躲在教室里哭,闹着要回西藏。侯伯云一有时间就来看她,跟她聊天。

  许玉萍发现,这个内向的孩子一见到侯伯云就开心地笑,也会主动打招呼。到了期末考试,旦增白吉那曲从班级倒数考到前几名。许玉萍觉得,“侯伯云是个内心充满阳光的人,会为学生着想,很多事情比女老师想得还要细致。”

  侯伯云要求孩子干干净净的,讲卫生。周一升国旗,每个班级的学生要把自己的手指亮出来,如果指甲太长,要当场剪指甲;宿舍里,床单要铺整齐,被子要叠成方块;有学生翻墙出去上网,他带着学校的老师一家家网吧找。

  在西藏中学读书7年,边珍最亲近的除了任课老师,就是侯伯云,“他几乎认识学校所有学生”“他几乎承担了所有角色,老师、爸爸、心理辅导师、朋友……”

  “我在江城有个家”

  2007年8月,第一次坐上从拉萨出发到武汉的火车,德吉拉姆穿着厚厚的藏服下了火车,才发现这里的气候比西藏湿热得多。在车站等候的西藏中学教师帮忙拿行李,带上学生刚脱下的衣服,开着大巴车送他们到学校。

  对于家住西藏农牧区的女孩德吉拉姆来说,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陌生。

  2012年3月,一次假期,侯伯云组织学生外出野炊游玩,德吉拉姆认识了农工党员贺丹心,从此有了一个“江城妈妈”。侯伯云嘱咐德吉拉姆,有心里话要多跟“妈妈”交流谈心。“妈妈”每到节假日就会接她去逛街、看电影。

  从西藏中学毕业后,德吉拉姆考入西安交通大学。一次过年前,她从学校赶到武汉看望“江城妈妈”。走进家门,她看见房间里放好了睡衣、拖鞋,桌子上放着煮好的排骨藕汤和她最爱吃的丸子。

  毕业3年,德吉拉姆也一直跟“侯爸爸”保持联系,“如果当初没有他,就不会有‘江城妈妈’,我或许就不会遇到这么多好心人”。2020年初,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入职不久的德吉拉姆将一个月的工资全部买了口罩捐给母校。

  10余年来,为帮助藏族贫困学生在武汉找到归属感,侯伯云联系农工党武汉市委员会、洪山区工委会,在武汉西藏中学开展了10次大型结亲结活动,有100多名党员参与结对,捐款捐物近200万元,让200多名藏族孩子在江城武汉有了“新家”。

  “对于西藏的孩子来说,来武汉读书需要的是民族亲情,需要的是大手拉小手的关爱。”侯伯云说。

  “出来是为了回去建设西藏”

  在学生时期,边珍曾觉得侯伯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而当她成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博士,才发现“越长大越尊敬他”。

  和普通中学不一样,西藏中学的老师得24小时留校,住所就在学生宿舍的楼下。逢年过节,因西藏孩子无法回家,老师就陪他们一起吃年夜饭、跳锅庄舞、唱藏族歌。

  那时一到春节,侯伯云的母亲就提着特产,坐火车从荆州赶到武汉,跟儿子一起过年。他的宿舍里常常摆满了牛肉干、水果,招呼着学生们来做客。

  到了暑假,这群老师也会跟着学生坐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回西藏。到了拉萨,老师们忍着高原反应举办家长会,一家家地上门拜访。

  这时,侯伯云是最忙的,学生抢着请他去家里做客。聚会上,有1995年毕业的学生,也有2010年毕业的学生,大家准备好青稞酒,唱着班上孩子都会的《妈妈的羊皮袄》,回忆在西藏中学生活成长的日子。

  民族亲情在一点点传递。2019年从浙江警官学院毕业的旦增,假期特地回到母校,感谢“侯爸爸”从初中到大学11年的资助;有一年端午节,普布曲杰工作的山沟没有信号,他骑了两个多小时的摩托车,开到有信号的地方给侯伯云打祝福电话……

  “西藏中学不仅是一个学校,也是一个家,一个托举着我们成长生活、求学求知的地方。”边珍觉得,离得越远,对西藏中学老师的感情就越深。

  从西藏贫苦的牧区走出来,边珍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更是第一个博士生。“我们武汉西藏中学的学生,出来是为了更好地回去建设西藏。”边珍说,这是他们年少时从家乡出发时就埋下的种子。如今她学到了知识、本领,未来想要回到西藏,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让更多西藏孩子走出牧区、走出村庄。

  在边珍心里,真正的偶像就是“侯爸爸”,“他从事民族教育26年,一直默默无闻、初心不变。”她希望有一天,也能在教育一线做一位默默奉献的教育者。(杨洁、雷宇)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