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山西阳泉郊区:红色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首页> 党建频道> 基层党建 > 正文

山西阳泉郊区:红色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来源:山西日报2022-02-14 13:5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陈俊琦、武勇峰

  一个个红色地标,穿越历史云烟,串联起党的百年征途;一堂堂党课,传承革命本色,激发出党员干部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的磅礴伟力。去年以来,阳泉郊区以红色党课为载体,以红色研学为支撑,以红色景点为纽带,把家门口的本土红色资源,转化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课堂;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与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与全域旅游发展相结合,切实转化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万名党员干部进社区、进村庄、进企业,与身边困难户结对认亲,面对面倾听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心贴心解决村社治理中出现的痛点、难点、堵点。

  红色教育赓续红色血脉

  清晨,阳泉郊区旧街乡南沟村从云雾霞光中醒来。站在群山苍翠、雾气氤氲的草帽山顶眺望,蜿蜒曲折的桃河,宛如一条彩带,穿越高山峡谷,将“红色南沟”与外界连了起来。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狼峪抗战遗址公园红色旅游势头火热,呈现“井喷”效应;当年的炮楼、战壕等战争遗迹,百团大战纪念碑、范子侠将军纪念亭、展览馆,成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村里有了“红色南沟”新名片。

  党建工作包罗万象,补足精神之钙,夯实信仰之基,铸牢党性之魂,红色教育是思想建党的命脉所在,南沟村就是阳泉郊区开展红色教育的鲜活典型和生动缩影。阳泉郊区以红色故事为载体,不断丰富课堂内容,使真理性与故事性相融,价值引导与现实表达贯通。

  为实现红色党课全面覆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阳泉郊区区委书记王晓丽亲自备课,走上讲台,带头给全区党员干部讲党课。全区各级党组织以百年党史为切入口,重点挖掘革命文物、重要历史人物与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感人故事和价值内涵,以“小故事”讲述“大道理”,用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让党史“发声”,用层次丰富的课程板块与历史对话,用个性鲜亮的课程内容给人以思想启迪。

  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是郊区精品党课的重要载体。读书班设立党史党性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省情市情区情、能力素质提升四大板块,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理论研讨、党性分析等多种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阳泉郊区区委组织中心组成员到南沟狼峪抗战遗址红色教育基地接受党史传统教育,到“北七村”就推进“乡村振兴”进行“开放式”学习和现场办公;到阳泉市委、市政府旧址进行现场教学。阳泉郊区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开展集中学习研讨16次,区、乡、村三级宣讲团深入村、社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2120余场次,听众达8.5万人次。阳泉郊区还在微信群推送相关党史知识,组织红色观影活动,打通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

  “战火纷飞的岁月,是老区百姓的红米饭、南瓜汤哺育了党和人民军队,是老区百姓的小木船划出了淮海战役的气势如虹,历史证明党群同心则无坚不摧。”阳泉郊区荫营镇下白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金来的学习感言铿锵有力。

  为民服务书写多彩答卷

  走出家乡,闯荡省城,在常人看来,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可阳泉郊区荫营护工刘秀元不仅捧稳了“饭碗”,给“荫营护工”长了脸,而且还带动妻子余为花也一同打拼,“夫妻护工”成为山西省人民医院的靓丽品牌。2019年8月,刘秀元和妻子一同报名参加了太原蓝领公司护工培训,培训合格后很快找到了工作,每人每月有三四千块钱的工资到手。一大批像刘秀元夫妇一样的护工、月嫂、安保等技能型人才走出郊区,走向太原、北京、深圳、雄安新区等地,“阳泉郊区护工”“阳泉郊区月嫂”等品牌越来越响亮。

  技能培训与就业,成了阳泉郊区区委、区政府帮民困解民忧的“民生大礼包”。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这是我们一代代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也是我们的使命,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就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最大成果。阳泉郊区组织开展“万名党员进万家、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区9857名党员与5300余户困难户“一对一”“一对多”结对认亲,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陪俺们说说话、唠唠嗑,俺这心里真高兴!”2021年11月,阳泉郊区西南舁乡东南舁村党支部书记王三存到村民王千贵家中走访,临走前,王千贵的老伴儿笑着让他常来“走亲戚”。“党员多了一门‘亲戚’,群众就多了一份依靠。”走出村民王千贵家,王三存同迎面走来的群众开心聊天。

  在全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区、乡、村三级组织层面共为群众办实事3500余件。到2021年10月中旬,全区民生支出达到8.92亿元,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七成以上。区文体中心、中央森林公园、荫营河温河流域修复治理等年初确定的一批民生工程正加速推进。各乡镇开展包村领导入户走访慰问和老兵宣讲活动,受教育人数达两千人以上;区老干局开展“送学上门”活动,确保退休老党员党史学习“不漏学”“不缺课”“不掉队”;区医保局建立便民服务“绿色通道”,让办事群众感到便民又温馨;区人社局开展全民技能培训,解决一批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案件。群众说,这样的服务贴心又暖心。

  产业升级铺就绿色底色

  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不断加快产业升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北七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满满的正能量。大洼村的漂流、王家庄的花海、咀子上的美食、代家庄的文化、东林尖的街景,美了乡村,靓了心情,上了抖音,红色旅游正在给百姓带来丰厚的发展红利。”谈起全乡的发展变化,阳泉郊区西南舁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张宁显得格外动情。

  绿色是全面小康的鲜明底色。阳泉郊区以发展绿色产业为引领,让山美水美的好生态,带给乡亲们实实在在的好生活。荫营镇东梁庄村通过果树地农作物套种,发展循环农业,帮助农民增收;鑫汇通农业有限公司下白泉田园综合体进行林下养殖、果薯套种,加上统一的技术和管理,种出的红薯有卖相、口感好、品质高。平坦镇桃林沟村结合当地的生态风貌,打造桃河民俗文化园,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品位和厚度,已成为城市人休闲观光的“后花园”。

  近年来,阳泉郊区持续造林绿化,林地面积大幅提升,全区林地面积达到1.5万公顷。绿树连绵成片,河道纵横成网,以水体、绿地、农田为代表的蓝绿空间,成为提高碳汇能力的绿色银行。在做好绿色加法的同时,阳泉郊区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全区确定了环保石基板纸生产基地、58数字化科创谷建设项目等10多项重点,为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不断巩固该区高质量发展之势。(陈俊琦、武勇峰)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