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干事担事的智慧和力量
首页> 党建频道> 独家报道 > 正文

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干事担事的智慧和力量

来源:光明网-党建频道2021-12-22 16:1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杨清淦 (广东省委党校2021年秋季学期中青一班学员,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的新一代领导干部,应以党的百年奋斗史作为生动教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从中汲取干事担事的智慧力量,敢于担当、锐意进取、持续奋斗,向党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一、耕好“责任田”,强化干事担事的本分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对于领导干部来讲,干事担事既是政治品格,也是公仆本分;既是从政之要,也是成事之基。我国古代的封建官吏尚且有“为官避事平生耻”“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伦理操守,身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更应把干事担事视为义不容辞、深耕细作的“责任田”,把“避事”“躲事”不干事不作为当作人人共愤的最大耻辱,切实强化“舍我其谁”的主动担当,摒弃“不归我管”的敷衍塞责。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史,一大批革命先辈和骨干中坚用鲜血和生命为担当作为、干事当事作出了最“顶格”的注释。28岁的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为革命事业奉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一家五人投身革命并英勇牺牲。铁人王进喜率领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油田石油大会战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小岗村委组织18名村民按下红手印签下的协议,不仅解决了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的温饱,更是成为点燃中国农村改革的“火种”。正是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以自身的担当奉献,生动诠释了革命战争年代那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的大无畏气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那种“拼上老命大干一场”“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战天斗地作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那种“杀出一条血路”“敢想敢做,勇于走向孤独”的开拓进取精神。他们用干事担事的卓越功绩树起了共产党人践行宗旨、前赴后继、艰苦奋斗的不朽丰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之心、“躺平”之举,应切实强化干事担事的本分意识,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在其位、尽其责、求其效,耕好“责任田”,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二、把好“刻度尺”,立起干事担事的检验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这段重要论述,明确地告诉我们,检验干事担事的“刻度尺”有三个维度:一是实践维度。离开了实践,再好的设想、决心和决策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干事担事必须尊重科学、尊重客观事实,决不能想当然、拍脑袋办事。二是人民维度。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人民”作为高频词,出现249处,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干事担事的得失成败,归根结底要看是否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是历史维度。干事担事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实现一个地域、一个单位和一条业务线的可持续发展,不能杀鸡取卵、急功近利、不计后果。

  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反思我党百年奋斗史上经历的每一次重大挫折,其症结都与党内错误路线指导下的“乱作为”有关。例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错误领导,使革命根据地和白区革命力量造成极大损失,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转战到陕北。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同志的错误,进行了大量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酿成十年内乱,使党、国家、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改革开放以来,个别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乱作为甚至恣意妄为,强行推进一些不切实际、不符规律的所谓改革,上马一些明显违背国家政策法令的“大项目”,留下后人甚至几代人需填补的“窟窿”。不同时期的乱作为有背景、性质和表象的差异,但用干事担事的“刻度尺”去测量,其共同之处都在于经不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切实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好干事担事的“刻度尺”,在正确政绩观的指引下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凡事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开对方子,以钉钉子精神精耕细作、精准发力,务求取得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效。今年是换届之年,一大批领导干部走上新的岗位,尤应以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心态,一切从头开始、一切归零启航,先把“新官上任三把火”浇上“冷却水”,放低身段当好“小学生”,摸清底数找准“发力点”,保持定力持续“往前冲”,以实干创业的崭新篇章建功新岗位、新时代。

  三、磨好“金刚钻”,锤炼干事担事的能力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总书记全面系统的论述,精准概括出我们党当前应对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实践路径。“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啃下深化改革的众多“硬骨头”,领导干部迫切需要过硬的能力素质做基础支撑。

  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其实也是一部不辍学习、提升本领的能力锻造史。从很早开始,我们党就清醒地认识到队伍素质和个人能力的重要性,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讲的:“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长征途中,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红军战士行军打仗不忘学习,前面的人把字贴在背上,让后面的人学。抗日战争时期,同样是军队中高级干部,国民党人陈克文的日记触目全是喝酒、宴请、牢骚及花边新闻,而共产党人王恩茂的日记却全是关于学习、读书、讨论和培训的记录。解放旧上海,指战员们不是向往大都市的繁华,而是先抢着学习专门为入城部队编写的培训教材《城市常识》小册子,为接管大城市作知识储备。改革开放之初,副总理带团,用“从牙缝里省下”的外汇出国调研。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已进行了35次集体学习,内容覆盖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方方面面,每一项课程设置都蕴含了党中央对治国理政的最新思考,为全党树立了标杆。

  短绠难汲深井水,浅水难负载重之舟。领导干部锤炼干事担事的能力本领,除了向书本学、进党校学和理论中心组学之外,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按照总书记所讲的“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干中学、学中干,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多经历“风吹浪打”,多捧“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真正练就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防范新风险的“金刚钻”,书写好属于我这一代人的时代答卷。

  四、当好“铺路石”,培塑干事担事的奉献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历史耐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道阻且长,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建设发展也非一蹴而就,领导干部既要当好“领路人”,更要甘当“铺路石”;既要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献身品质,更要出“功成”之力、不求“功成”之誉。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无数的革命先烈甘当无名英雄,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前赴后继、舍身忘死,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共和国的红色江山。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算起,全国为革命牺牲的共产党员和革命仁人志士共有2100万人,其中没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1730万人。他们当中很多人长年隐姓埋名,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知最终下落。和平年代,生与死的考验少了,但奉献精神仍然是共产党人的特质品格。无论是立志“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焦裕禄,还是一生不居功、不求名、不逐利,被誉为“核潜艇之父”的彭士禄;无论是守岛卫国、把毕生精力献给海防事业的王继才,还是深藏功名60多年、不改初心和本色的老英雄张富清,他们都以忠诚和担当延续了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献身品质。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党员的无私奉献、默默付出,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伟业才得以爬坡过坎、代代相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汇聚起不懈奋斗的磅礴力量。

  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立足发展大局,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不务虚名、兢兢业业,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坚定“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的真评价,以久久为功的实干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披荆斩棘、勇毅前行!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方位推进安全韧性社区建设

  • 推动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