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张继明(北京市朝阳区奥运村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北京市委党校第61期中青1班学员)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根本在于党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这一重要论断,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最鲜明最彻底的表达,催生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新格局新境界。
基层是党的群众路线落实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直接接触群众,直接面对群众,直接服务群众,直接引领群众,基层干部的群众观念正不正、为民初心牢不牢、得失之心重不重、政治敏锐强不强、政策把握准不准、实践标准严不严、服务本领高不高,直接决定党的群众路线是否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直接影响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因此,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做好基层群众工作,要做到“七不能”。
不能没有真感情。基层群众工作能不能做好,首要看的是基层干部对群众是不是有真感情,是不是真的时时、处处、事事把人民装在心中。只有知群众、懂群众、爱群众,才能与群众搭得上话、聊得进去、交得了心。只有心里装着群众,遇事才会想着群众。要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要在感情上与群众融为一体,就要真换位,有同理心,把群众当亲人,始终从群众角度去解读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不能秉持功利心。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是深刻认识“为什么人的问题”,有的干部关注点多在政治利益和个人得失上,功利心太重,得失心失衡。眼睛只向上,为了得到“官帽子”,为了个人私利,对事关个人发展前途的事项倾注极大热情,恨不得全身心投入;眼睛难向下,对看似与功利不直接相关的群众的呼声“选择性失明”,置身事外。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不把办理群众诉求作为优先目标,不把满足群众需要作为迫切选择,不把实现让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
不能怀有畏惧心。不敢做群众工作,肯定做不好群众工作。有两种干部不敢“到群众中去”,一种是不敢担当,觉得见了群众,就要直面困难,惹麻烦上身,遇到难事左推右躲,面对危险缺乏勇气,出了问题束手无策,身处困境只想逃离;另一种是本领恐慌,不了解群众需求,不熟悉群众语言,不清楚群众处境,不知怎样与群众打交道,不敢与群众面对面,丧失了共产党员最大的优势和立身之本。基层干部的基本功,就是要善于凝聚,不断壮大“坚定跟党走”的正能量的群体和声音。
不能丧失敏感性。基层是社情民意的源头。有些干部不清楚不重视群众心里最急需什么,积怨什么,致使有很多小问题积累成大问题。基层干部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要抓早抓小抓倾向抓苗头,及时准确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意识形态等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的问题,嗅觉要敏锐,预判要准确,反应要迅速,行动要果断,不等不靠不躲,直接深入群众,全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一线、隐患消除在萌芽。
不能放弃原则性。现实中,一部分群众反映诉求和民主参与的能力不足,法律意识薄弱,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更有一些人无理恶意串联煽动、挑头缠访闹访,只问结果不计手段。有些干部有时错误地屈从于少数人的胁迫与缠闹,为了一时的息事宁人一味妥协。基层干部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和组织原则,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人民立场、法治思维、群众路线,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情理法相结合,底线问题寸步不让,服务问题全力改进。对于反面典型,要敢于亮剑,依法坚决打击。
不能忽视公信力。诚信守诺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基层干部不能逾越的红线。有些干部在处理复杂紧急问题的过程中,受工作形势及客观条件所迫,有时存在急于答复,结论缺乏依据,承诺经不起推敲的情况。深入群众的前提是扎实细致深入的基础工作,要认真研究诉求的基本情况、法律法规以及诉求群体的情况,清楚自己的工作力量和边界;答复群众务必准确,言必信行必果,做出的承诺一定是依法依规的,而且要坚决兑现;一时难以答复的,要公开指定专人负责,明确时限和答复方式,把公信力当作生命。
不能缺乏亲和力。基层干部必须具备与群众深入交流的能力。一方面,要贴近群众,真正走到群众心里去,沟通要有温度,擅用生动鲜活接地气的语言,能进群众的屋聊天,能坐在一条板凳上问计,与群众同苦同乐打成一片,让群众感受不到官架子,主动“掏心窝子”道实情、说真话。另一方面,要展现基层干部良好形象,要处事公正,廉洁自律,以品格服众;要沉静自信,业务精通,以素质服众;要纵横捭阖,张弛有度,以能力服众。在引领上与群众利益一致,在行动上与群众目标一致,在语言上与群众风格一致,依法依规解决实际问题和化解矛盾纠纷,把群众的诉求办好、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