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百年奋斗初心如磐,复兴伟业接续向前
首页> 党建频道> 独家报道 > 正文

百年奋斗初心如磐,复兴伟业接续向前

来源:光明网-党建频道2021-11-26 09:2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谭红梅(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时至今日,中国共产党已走过整整百年的历史旅程。在这百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砥砺奋进,不断开辟、拓展中国道路,“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新时代”。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国命运与中国共产党紧密相连。从开天辟地到改天换地再到翻天覆地,一个总能把目标化为行动的百年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在赶考复兴道路上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不畏牺牲、浴血奋斗,勇担救国大业,中华民族站起来。近代以后,由于封建制度的腐败、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山河破碎、国不堪国,民不聊生、苦难深重,受尽欺凌,一度到了濒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摆脱中华民族屈辱的处境,前赴后继进行不懈探索。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从清末的“君主立宪”到孙中山的中华民国,各种救国方案相继失败,都未能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受压迫、受欺凌的悲惨境遇。“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南湖红船中扬帆起航。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更是人类历史上所罕见。中国共产党以其炽热的理想、不屈的追求、坚定的信念,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掀起了改天换地的革命浪潮,一路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终结了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百余年的屈辱历史,使中华民族在绝境中终于迎来了新的生机,表明中华民族从此真正站起来了。

  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实现富国大业,中华民族富起来。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满目苍夷、百废待兴。面对极其艰难的国内形势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带领团结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同时,短时期内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成功确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新中国有了自己的电力、钢铁、煤炭、汽车、造船、飞机、精密仪表及化学等制造业,且独立研制成功了“两弹一星”,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共产党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愈加富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第一制造大国。至此,中国稳定解决了 13 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不畏挑战、攻坚克难,推进强国大业,中华民族强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繁重艰巨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强烈的责任担当,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中国共产党引领亿万人民,以“一个都不能少”的铮铮誓言,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铁血壮志,取得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性成就。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坚持“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者”,在世界上率先控制疫情,在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占全球经济份额继续提升。重大创新成果诸如载人航天、量子通讯、月球探测、火星探测、深海探测等不断涌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进力度前所未有,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开创了强军与兴军的新局面。同时,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世界经济和全球事务中日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增强。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充分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日益强大的中国将以更加傲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中国共产党已奋斗百年,但民族复兴仍是进行时。百年征程的这一次抵达,也是新起点上的再一次出发。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虽已暂无遭受外部侵略之虞,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一些领域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中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外部风险就会越多。面对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惊涛骇浪、风险挑战,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初心决定使命,历史昭示方向。中国办好一切事情的关键在党,复兴大业的关键在党。遥看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只要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历经苦难辉煌的中华民族,书写壮丽篇章的中国人民,必将在“赶考复兴”道路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 依靠技术攻关和要素配置推进农业现代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