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图片摄影:董 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一处展柜中,就陈列着马克思的一份手稿——《布鲁塞尔笔记》第四笔记本。这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份保存较为完整的马克思笔记原始手稿,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1843年10月底,新婚燕尔的马克思携妻子燕妮来到巴黎,继续对普鲁士反动统治势力进行批判。普鲁士当局对他的种种言行恨之入骨,因而向法国政府持续施压,要求将马克思驱逐出境。1845年初,身在巴黎的马克思接到法国当局的驱逐令,要求他在24小时内离开这座城市,并以最短时间离开法兰西的国境。此后,由于受到舆论的谴责和抗议,法国政府不得不作出让步,以承诺放弃一切反对普鲁士政府的活动为条件,允许马克思继续留居巴黎。作为对这一无耻行径的回应,马克思毅然启程,离开了他在塞纳河左岸的简陋居所,于1845年2月到达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在这里,马克思彻底丧失了稳定的收入来源,陷入极端的贫困之中,需要靠朋友接济才能勉强度日。然而,这种艰苦的环境,并没有磨灭马克思的昂扬斗志。在抵达新的容身之所不久,马克思便开启了他人生中第二次对经济学的系统研究,留下了六本笔记手稿。
马克思《布鲁塞尔笔记》第四笔记本写于1845年4月中旬之后,共有60页。其中,第1—7页摘录了德裔俄国经济学家亨利·斯托奇所著的《政治经济学教程》(1823年巴黎版)和《国民收入性质研究》(1824年巴黎版);第8—9页摘录了法国统计学家、经济学家尼古拉·弗朗索瓦·杜毕莱·德·圣莫尔所著的《论货币》(1746年巴黎版);第9—23页摘录了尼德兰商人、经济学家伊萨克·德·平托所著的《论流通和货币》(1771年阿姆斯特丹版);第23—38页摘录了英格兰商人、经济学家约赛亚·柴尔德所著的《论贸易和利益》(1754年阿姆斯特丹、柏林版);第55—58页摘录了英格兰医生、农业问题著述作者本杰明·贝尔所著的《粮荒》(1802年爱丁堡版)。此外,第42—49页、59页上的数学计算是1861、1863年间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第2卷时为计算剩余价值和利润而加进去的,与上述著作摘录内容无关。第47—49页、第50—51页上是50年代马克思的家庭开支,第39—41页、52—54页、60页为空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的马克思《布鲁塞尔笔记》第四笔记本,共27张纸54页(笔记本的最后6页现存于俄罗斯社会和政治历史档案馆),其中49页写有字迹。该手稿的纸张和笔迹经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历史研究所专家鉴定,为目前中国收藏的唯一一份相对完整的马克思原始手稿。
马克思《布鲁塞尔笔记》第四笔记本,展现了他在攀登思想高峰过程中一个意义非凡的阶段。马克思的这一珍贵手稿,既为《资本论》这一划时代巨著提供了资料积累,也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做了思想准备。这一笔记本上所摘录的内容,涉及货币、资本、贸易、信贷、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劳动的作用、财富的性质及其来源等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其中的很多摘录后来被收入《资本论》第3卷。通过广泛涉猎、深刻钻研众多优秀经济学家的著作,马克思对于物质生产与再生产及其背后复杂的经济活动关系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辛勤的理论耕耘,深刻剖析了资本的生产、流通和分配,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和转化,使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诀”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开天辟地地创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提供了强大支撑,由此褪去了长期以来附着在社会主义理论之上的乌托邦色彩,使之由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一生留下了众多恢宏巨著,建构起了令人惊叹的理论体系。在这座闪耀着璀璨光芒的宝库中,这本只有薄薄几十页的笔记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引人注目,但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丰富的理论来源,以及马克思伟大思想的形成过程。如果说马克思广博而深邃的思想是浩瀚的海洋,这一笔记本便折射出了其思想源泉从涓涓细流到百川入海的壮丽征程。
马克思《布鲁塞尔笔记》第四笔记本反映出马克思的不屈斗志和高尚品格。众所周知,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当地一位颇有影响力的律师。由于兄长夭折,他成为家中的长子,备受父母钟爱,在摩塞尔河畔的这座小城中度过了幸福的童年时光。到了青年时代,命运赠予马克思一份珍贵礼物,他心爱的姑娘燕妮接受了他的求婚,此时,富足而甜蜜的生活正在向他招手,而他却转身踏上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马克思遭到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不得不在颠沛流离、贫病交加的窘境中度过他的后半生。通常而言,人一旦习惯于安稳而富裕的生活,便难以忍受居无定所、一贫如洗的日子,为了获得物质上的保障,很容易做出妥协,放弃曾经坚守的信念。而生活一向优渥的马克思,没有表现出对昔日的丝毫贪恋,更没有在敌人面前表露出半点脆弱。1845年2月,饱受流亡奔波之苦的马克思刚刚寻到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便又开始投入紧张的研究工作之中,《布鲁塞尔笔记》便是从此时开始记录的,到4月中旬之后,这一笔记便已经记录到第4本,由此可见其态度之专注、意志之坚定。这本由法语、英语、德语三种语言记录的笔记,像一部沧桑的史诗,无言地诉说着马克思在无尽黑暗中的执着和坚守。
马克思《布鲁塞尔笔记》第四笔记本,是值得我们永远守护的无价之宝,是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认真钻研品味的光辉教材。同马克思本人一样,马克思所留下的大量手稿也经历了坎坷波折的命运。马克思、恩格斯相继去世后,他们的大部分手稿被辗转交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保管。20世纪30年代,在德国政坛声势鹊起的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即纳粹党),对于马克思的学说表现出极端的仇视,希特勒本人更是声称,要在德国将马克思主义连根拔掉。为了避免手稿遭受被毁灭的厄运,德国和丹麦社会民主党的工作人员在纳粹的恐怖威胁之下,将大批手稿以各种方式从柏林经基尔、弗伦兹堡、奥尔胡斯转运至哥本哈根,存放在丹麦工人银行的保险柜里,无一张落入法西斯之手。1938年,流亡海外的德国社民党因资金不足,将这批手稿卖给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历史研究所。“二战”期间,为躲避入侵荷兰的德国法西斯,这批手稿又被转运至英国保管,直到“二战”结束后才重回阿姆斯特丹。目前,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约三分之二手稿存放于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历史研究所;另有约三分之一的手稿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转移到莫斯科,被收藏于俄罗斯社会和政治历史档案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的这份马克思《布鲁塞尔笔记》第四笔记本,是由中国企业家在海外买下后捐献给国家的,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件较为完整的马克思笔记手稿。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这份手稿具有难以言喻的宝贵价值。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学习马克思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甘于奉献的高贵品格,以此勉励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使这一沓薄薄的纸张,在社会主义中国绽放夺目光彩。
今天,当观众们在展柜前观看马克思《布鲁塞尔笔记》第四笔记本手稿时,仿佛在与这位“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时空对话。这朵闪耀着智慧的思想火花,就这样跨越时空,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堂闪烁,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的伟大征程上不断砥砺奋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