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吕璐璐(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9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到要“扎实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并强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把准学科定位方向,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我国高校中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存在,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使命,还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其设立和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就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切入点,着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
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学科建设是首要。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依托单位,自1992年,北京大学建立起全国第一家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随之设立,并在之后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得到了迅猛发展。近三十年来学科建设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重中之重,基本形成了适应国家发展需求、结构较为合理的包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七个二级学科在内的学科体系,也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力的学理支撑。新时代背景下,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更要大力推动学科建设科学化、时代化,做到从“大规模建设”向“科学化布局”转变,从“集人文社科所长”向“凸显学科特色”转变,从“理论灌输”向“问题导向”转变,“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全面贯穿、有机融入各门课程,切实提升教材的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从而充分、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学科”。
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人才培养既包括对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知识与授课技能的教辅队伍的建设,也包括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近三十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相继颁布了“98方案”“05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方针政策。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新要求、新目标,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队伍的政治可靠性,提升了其教学技能,进一步完善了高校教辅队伍。新时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从2012年的近百所猛增至当前的近千所,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教师队伍不够专业化、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研究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因此,人才培养就成为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方面,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国家政策方针、策略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具备崇高的责任担当、敏锐学术意识和核心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宗旨所在。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师生的专业素养,增强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马、学马、信马、用马”,学深悟透,真信笃行,必然能够在践行初心使命的过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
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科学研究是重中之重。打铁还需自身硬,加强科学研究是培养理论扎实、政治可靠、本领过硬的的马克思主义人才的基础,也是新时代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正如《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所要求的“强化科研支撑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相应二级学科开展科学研究,凝练形成与所教课程紧密相关的科研方向,深入研究课程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创新,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身,能够科学指导各类实践活动,在不断指导实践活动中又发展自身,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体系。因此,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研究,并不断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积极讨论,不断推动新理论、新观点、新思想的形成,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科学研究、理论交流的学术高地。
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社会服务是目标导向。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维护的中坚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乃至国家形象的建构都有着重要作用。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品格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应当关注社会现实,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要,并科学回答时代所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因此,新时代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必须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活实践,找准切入点、聚焦点、结合点,通过科学、及时地解读党和国家的新政策,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为国家贡献新思想,旗帜鲜明地唱响马克思主义主旋律;鼓励师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有效针对现实问题,积极开展社会实践、课题调研,并提交相应调研报告;鼓励教师围绕重大的理论问题、现实际遇,在主流媒体上刊发有说服力的理论文章,并敢于亮剑,积极抵制和批判各种错误思潮;鼓励师生参与新时代新思想的宣讲活动,从而推动新思想在“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同时也要“进网络、进社区”;进一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向国际社会旗帜鲜明地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经验,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