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弘扬革命传统 永固红色江山
首页> 党建频道> 独家报道 > 正文

弘扬革命传统 永固红色江山

来源:光明网-党建频道2021-09-27 10:0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超(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工业大学基地研究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参观了米脂县城东南的杨家沟革命旧址、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周恩来旧居、中共绥德地委旧址等红色旧址。习近平总书记在追忆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辈丰功伟绩时强调,要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光荣革命传统。革命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政治觉悟、革命斗争精神、高尚品质和优良作风的集中概括。广大党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弘扬革命传统,确保红色江山代代相传。

  要坚决执行党的决策以传承听党指挥传统。坚持党的领导,听党指挥,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路线方针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法宝。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赶考路上,广大党员要坚持把听党指挥的传统传承好发扬好。要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时刻牢记“国之大者”,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战略定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在事关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大是大非,个人工作生活的小事小节上都必须亮明立场,坚决同一切违背歪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做最彻底斗争,确保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要在实际行动中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决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怎么说就怎么做,党中央怎么要求就怎么办,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中保证党中央政令畅通。

  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以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既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光荣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在血与火的实践中锻造的精神品格,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作风保证。在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征程上,广大党员要时刻牢记,胜利不会自动向我走来,必须自己走向胜利,继续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要传承敢于斗争这一党的鲜明品格,加强斗争历练,磨炼斗争意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决不能碰到挫折就畏缩不前,决不能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做到越是艰难越向前,增强斗争本领和能力,不断跨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要善斗会斗,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方法论,见微知著,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在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复杂局势中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轻重缓急,科学排兵布阵,掌握斗争主动权,围绕关键问题和主攻方向,发挥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滴水石穿等艰苦奋斗精神,为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份满意答卷;要正确把握斗争方向、深刻理解斗争意义,勇于同一切有损党的形象和人民利益的行为、思想、现象作斗争,永葆艰苦奋斗品格,以压倒一切困难的决心和气魄将伟大斗争进行到底。

  要强化党性锤炼以筑牢党的思想道德根基。党性锤炼是党员的终身必修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关键,也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在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广大党员要牢记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或者职务提升就自然提高的,要经常锤炼。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实践,自觉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补足精神之“钙”,涵养高尚的思想道德品格;要严格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遵守党纪国法、自觉履行党员义务,积极贯彻民主集中制,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力戒好人主义和形式主义,时刻自警自律,严守党员底线、远离纪律红线,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底线;要加强道德修养,严肃生活作风,提升道德境界,向楷模看齐,勇于担当,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善于正确处理是与非、得与失、公与私的关系,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坚持克勤克俭、艰苦奋斗,自觉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正之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本色,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

  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以赓续联系群众的作风。群众路线形成于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实践中,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实践中,广大党员要继续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好。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个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出发点和力量源泉,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站稳人民立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扎根基层、问计于民,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在发展中改善和保障民生,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个党治国执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为人民群众行使权力,坚持依法治国,完善民主制度,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始终坚持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个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目标,推进政策宣传多样化、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广泛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与党同心同德、步调一致,自觉增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理论与行动自觉,不断厚植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