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董越(北京市委办公厅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动员力、历史穿透力、理论说服力、心灵震撼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既定格了过去百年的历史进程,更指引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什么而奋斗”这样一个根本问题。因此,把握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从中总结规律经验,可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
一、把握这个主题,就要充分认识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脉络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高度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的漫漫征途中,总是离不开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国之大者”,在建党实践中孕育形成伟大建党精神,又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丰富发展伟大建党精神。
一百年前,伟大建党精神玉汝于成。经历过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危亡劫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随即,一大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艰苦求索,探寻适应中国实际情况的复兴之路,掀开了这个主题的序幕。主题初始,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以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们在实践中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在精神上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政治品格、顽强意志和优良作风,锤炼出的一个个鲜明政治品格就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写照。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夏明翰抛弃荣华富贵投身参与农民运动,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后英勇就义,不惜用鲜血浇灌“共产花开”。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骆驼”任弼时享年46岁,为解放事业奉献30年,曾两次被捕遭刑、日夜劳累成疾,用一生忘我奉献诠释了初心和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就是随时准备着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就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赵世炎视死如归,把敌人的监狱和法庭当成讲坛,大义凛然地宣传党的主张和共产主义理想,把26岁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瞿秋白对党和人民许下深情誓言,在革命困难岁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高唱国际歌向敌人刽子手的屠刀走去。
一百年间,伟大建党精神丰富发展。在各历史时期的斗争场,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并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相继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这些伟大精神又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共同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一精神谱系是在这个主题的不断斗争中,一点点淬炼长大的,是有“年轮”的,而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这一精神谱系的活水源头。
一百年后,在新时代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我们需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完成从对学党史的朴素认识到学史明理、增信、崇德的逻辑递进,锤炼出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并最终落在力行的理性自觉,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前进力量,进一步激发于变局中开新局的信心决心。
二、把握这个主题,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其实,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在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且进行战斗”。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的漫漫征途中,始终坚定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书写者。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党执政本质和必然性的法则和客观要求。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推进伟大事业。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民族危亡之际,在一次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筑起了血肉联系的革命“长城”。为人民,中国共产党无悔付出。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抗击了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指战员伤亡60多万人。为事业,中国人民肝胆相照。淮海战役,解放区动员民工880万人次,支前车辆141万辆、粮食4.25亿公斤。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一穷二白的现实基础上,党团结带领人民以百折不挠、发愤图强、锐意进取、守正创新的奋斗姿态,为伟大事业接续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以及精神力量。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79.1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101.6万亿元,经济成就世所罕见。
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相继凝聚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等广泛共识,接续推动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并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正是在这不断加码增彩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我党持续唤醒并凝聚起更广泛的人民力量,逐步加强了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
三、把握这个主题,就要深刻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属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需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的基本原理,去说明和解决中国社会“特殊”的发展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的漫漫征途中,探索出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科学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来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的制胜法宝。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将中国的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运动的规律和发展趋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作用于整个社会发展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基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党正确认识和把握住“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这一主要矛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基于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判断出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正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党的创新理论要始终同中国伟大社会革命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重大历史性课题。
立足“两个大局”,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呈现出更多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样且复杂。为了争取党和人民的更大光荣,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