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时政新闻眼丨百年华诞庄严盛典,总书记讲话传递重磅信息
首页> 党建频道> 要闻 > 正文

时政新闻眼丨百年华诞庄严盛典,总书记讲话传递重磅信息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1-07-02 09:3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时政新闻眼丨百年华诞庄严盛典,总书记讲话传递重磅信息

  7月1日上午,中国以一场盛大仪式,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一个十分重大而庄严的日子。”亲历这一天,回望百年路,展望新征程,能够更深刻地领悟这个政党的初心与雄心,读懂这个日子的重大和庄严。

  党的周年庆祝大会 首次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建党周年纪念和庆祝活动。194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日四周年纪念指示》,要求“各抗日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议,采取各种办法,举行纪念,并在各种刊物出特刊或特辑”。这一文件正式将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1949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大会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举行,超过3万名党员和市民出席。两年后,建党30周年的庆祝大会同样在这个体育场举行,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举行建党“逢十”纪念。

  随着人民大会堂在1959年竣工,此后中国共产党一系列周年庆祝大会都选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今年正逢建党百年,庆祝大会首次改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共有各界代表7万余人参加。

  建党百年的庆祝大会,盛大而隆重。从空中俯瞰,天安门广场呈现“巨轮启航”的造型,巨轮的前甲板一直延伸到人民英雄纪念碑,高7.1米、宽7.1米的党徽在船弦上高高挺立,巨轮两侧100面红旗迎风招展。

  7点53分,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天安门城楼主席台。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71架战机飞向天安门广场。

  8点整,庆祝大会开始。100响礼炮响彻云霄。现场升国旗、奏唱国歌。此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联合致贺词,由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组成的千人方阵集体致献词。

  一个庄严宣告: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表示:2021年上半年党中央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系统评估和总结,然后正式宣布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7月1日的庆祝大会上,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时政新闻眼丨百年华诞庄严盛典,总书记讲话传递重磅信息

  △29架直升机组成“100”字样掠过长空。(总台记者廖江衡拍摄)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是中华民族穿越千年的朴素理想。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在中国建设小康社会,小康被赋予新的时代意蕴。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出铿锵誓言:“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说到就要做到,这是百年大党一以贯之的政治品格。

时政新闻眼丨百年华诞庄严盛典,总书记讲话传递重磅信息

  △10架教练机拉出10道彩烟。(总台记者孙楠拍摄)

  一种伟大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首次提出并阐述“伟大建党精神”。他说,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今年2月20日,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说,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时政新闻眼丨百年华诞庄严盛典,总书记讲话传递重磅信息

  △ 鼓面上带有建党百年庆祝活动标识(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在这次庆祝大会上,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时政新闻眼丨百年华诞庄严盛典,总书记讲话传递重磅信息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静待演奏开始。(总台记者廖江衡拍摄)

  这些新提法、新表述,引人注目

  在7月1日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强调,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总书记提出“ 九个必须”,并作出许多新论断、新表述。

时政新闻眼丨百年华诞庄严盛典,总书记讲话传递重磅信息

  在谈到“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时,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在5年前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从“幸福所在”到“命运所系”,党和人民始终紧紧相连。

时政新闻眼丨百年华诞庄严盛典,总书记讲话传递重磅信息

  △庆祝大会现场的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总台记者孙楠拍摄)

  在谈到“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总书记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这次提出两个“相结合”,体现了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高度重视。

  在谈到“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时,总书记强调,要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今年2月,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曾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从党成立以来,我们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丧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背离党的宗旨而失去最广大人民支持和拥护。”强调“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这“三不变”,昭示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决心。

时政新闻眼丨百年华诞庄严盛典,总书记讲话传递重磅信息

  △国旗护卫队官兵护卫着五星红旗。(总台记者孙楠拍摄)

  这些重要宣示,掷地有声

  习近平在7月1日的庆祝大会上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人从不讳言自己的信仰和目的,并且在任何时候都不改变。在这次举世瞩目的大会上,总书记以鲜明态度作出郑重宣示。

  在谈到“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时,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

  在谈到“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总书记强调,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

  在谈到“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同时,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时政新闻眼丨百年华诞庄严盛典,总书记讲话传递重磅信息

  △庆祝大会现场(总台记者廖江衡拍摄)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总书记发出召唤: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新的历史答卷,正等待着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共同书写。

  监制丨申勇

  主笔丨龚雪辉 郁振一

  视觉丨陈括 张晶 齐欢

  编辑丨杜弘扬 于明立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 依靠技术攻关和要素配置推进农业现代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