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首页> 党建频道> 要闻 > 正文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来源:学习时报2021-06-15 09:2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执笔:张占斌、陈曙光、黄锟、蒋茜、王文轩(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史的主要书写者、伟大塑造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尽苦难、走向辉煌,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成为民族复兴使命的合格担当者和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此有了主心骨

  历史上,古代中国是一个稳定的农业社会,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但这种文明的“优越感”和社会结构的“稳定性”,束缚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主动性和可能性。当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如火如荼地开展时,古老封闭、夜郎自大的清王朝却仍沉醉在封建“盛世”的落日余晖中,与时代发展机遇失之交臂。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作为世界历史的开拓者,主导了世界历史的总体进程,全世界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东方从属于西方。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也难以独善其身,经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从属于世界资本主义民族,中华民族精神上陷入被动状态。正如毛泽东所说:“从一八四〇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抵御帝国主义。”

  精神自立是民族自立的前提。中国人的精神自立始于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意味着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走上了精神自立自强之路。20世纪初,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是近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的历史交汇期,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历经百年沉沦的中华民族走进了“觉醒年代”。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人民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的重要转折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刻在了党的旗帜上,义无反顾地接过了民族复兴的接力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此有了主心骨。

  精神自立在理论上表现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中国人民精神自立的根本标志和伟大成果。精神自立在实践方略层面表现为“自力更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解决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问题,解决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革命战争年代,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毛泽东强调,“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精神自立在外交政策层面表现为“独立自主”。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并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逐步克服精神自卑,走上精神自立、自信、自强之路,从任人欺辱的东亚病夫,发展成为独立自主、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一步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以自信身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共产党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传统,书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篇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此有了指路明灯

  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的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传统,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书写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篇章,党的命运、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命运紧紧相连。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此有了指路明灯。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我们党把它称之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产生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在这一伟大飞跃中,我们党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最大社会主义国家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一重要思想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集大成的理论气度、原创性的理论贡献、划时代的理论意义,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这一重要思想是新时代的民族复兴思想,是当代中国的强国理论。

  回首百年,中国共产党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传统,形成了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列理论成果,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思想宝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中的主流、主体和主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路明灯。在当代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开辟的中国道路,而没有别的什么道路,能够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只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创立的中国理论,而没有别的什么理论,能够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程;只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创建的中国制度,而没有别的什么制度,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制度保障;只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孕育的先进文化,而没有别的什么文化,能够积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接续开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道路,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历史伟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此走上了历史必由之路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历史基础。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在这个历史大潮中,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个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如何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就成为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之后的重要课题。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土地改革,消灭剥削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头等重要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党执政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发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进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民族前所未有接近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不断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中国再次迸发强大精神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赓续了千年文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建构了亿万中华儿女的独特精神世界,塑造了独步历史几千年的东方古国,以至于今天我们才有资格以“民族复兴”作为时代的主轴、继续前行的梦想、民族奋进的旗帜。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源于共享的文化世界、共同的精神家园、共通的文化信仰,这种文化归属感是其他东西所无法替代的。

  中华文化拥有辉煌的历史,近代以来饱受国运衰败的拖累,其命运一度跌入谷底。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西学东渐,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开始松动,文化血脉开始稀释,精神世界濒临瓦解。两种异质文化不可避免的冲突,从洋务运动时的体用之辨,到维新变法时的新学、旧学之争,再到五四时期的孔家店与德、赛二先生的对抗,科学与玄学的辩论,几十年间从未间断。

  在中华文明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赓续了中华民族千年文脉;中华文明也以其丰厚思想财富滋养了马克思主义,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以中国生命。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民胞物与,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民惟邦本,仁者爱人”的治国理念,“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交往理性,“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道德境界,“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人类意识,“正心诚意,修齐治平”的心性修养,“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至高追求,“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实践精神,“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气质,“过犹不及,执两用中”的辩证智慧,“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的礼治精神,等等,这些思想理念和文化精神历久弥新,不断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适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协调,与改革开放的时代逻辑相契合,焕发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奋斗中,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践行者、弘扬者,党的指导思想、执政理念、政党文化乃至政策方针都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毛泽东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民主革命时期,“实事求是”的古语经由毛泽东的内涵再造,确立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理论精髓,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实际相结合的伟大传统,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小康”思想,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将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江泽民十分重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力量,深刻阐释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理念,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赋予其时代生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历史贡献,高度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中国理念,无不脱胎于中华文明。一百年来,中华文明中蕴藏的“积极向上向善”的优质基因,“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思想精华,“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资源,已经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成分,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思想资源,成为中国贡献世界、造福人类、安邦济世的珍贵财富。

  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使命的合格担当者和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而没有别的任何力量,能够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大任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深切的渴望。在历史的反复比较中,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中国共产党最终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使命的合格担当者和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党的指导思想、性质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宣言》强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根据这一思想,《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伟力,才能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

  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使命的合格担当者和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由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优势来保障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鲜明政治优势、理论优势、组织优势、作风优势和纪律优势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具有强大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被历史和实践反复检验的具有强大治国理政优势、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社会主义大国执政党。在当今中国,在各派政治力量中,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使命的唯一合格担当者,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使命的合格担当者和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历史的结论、实践的回答。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民族复兴路上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多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7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40多年里摆脱绝对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发展史和世界现代化史上惊天动地的中国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哪有社会主义中国?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哪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事实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今天,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仍需跋山涉水,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继续奋勇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开创的、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承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 依靠技术攻关和要素配置推进农业现代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