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金佩华(湖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一重要论述,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遵循。高校党建工作要牢固树立大抓院(系)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好“八关”、提升“八力”,努力实现高质量党建。
把好政治方向关,提升政治领导力。政治方向是举旗定向的问题,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始终把牢这个根本,筑牢广大师生的思想灵魂。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把“两个维护”落到实处。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在教师引育、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大问题上把好政治关。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党的领导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把党的建设和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有机结合,把组织优势转化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际效能。
把好议事决策关,提升发展推动力。建立科学的议事决策机制,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力转化为发展推动力的重要基础。健全议事决策制度,修订完善符合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契合高校院系实际的议事规则,确保决策规范化、制度化。厘清事项清单,制定以“三重一大”为重点内容的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决策清单,进一步明晰决策边界,有效落实党组织管思想、管干部、管人才、管政策的职责要求,做到“联席不分席、联手不推手、联心不离心”。建立院(系)书记、院长碰头会制度,完善书记、院长定期沟通磋商机制。
把好学习教育关,提升思想引领力。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政治上坚定。要牢牢把握学习教育姓党、为党的政治属性,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头脑。抓住“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要发挥关键作用,带动党支部和广大师生党员抓好理论武装,促进党的创新理论在“绝大多数”师生中入脑入心。充分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组、“青马工程”等的载体作用,优化学习内容,创新方式方法,线上线下一体推进,让学习教育更接地气、更有生气。
把好支部建设关,提升支部战斗力。党支部建设是高校组织建设的神经末梢。建设重点应把握四个方面:一是优化设置,在“教师支部建在教学科研团队,学生支部建在学科专业”基础上,探索设置师生联合党支部,推动党建和育人融合发展。二是强化功能,抓实“堡垒指数”“先锋指数”,提升支部标准化建设水平,有效落实党支部参与重要事项决策制度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组织生活制度。三是带好队伍,支部书记发挥“头雁”作用,建强支委会,做好党员发展、教育培训、作用发挥等工作。四是融入中心,党建和中心工作同规划同布置同落实,紧密结合、有机统一,扭转党建业务“两张皮”现象。
把好发展党员关,提升党员向心力。发展党员工作,质量摆在首位。在学生中发展党员,源头上要强化引领,院系党组织书记上好新生入党启蒙第一课;培养上要多措并举,开设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培训班,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推行入党答辩制度。在教师中发展党员,要善于把发展党员和培养干部、学科带头人深度融合,探索“把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人才培养成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双培养机制。建立党组织班子成员和高知人员一对一联系制度,通过谈心谈话、邀请参加活动等形式增强党组织影响力和吸引力,使他们从“自然成熟”变为“培养成熟”。
把好人才引育关,提升组织凝聚力。高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把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把高层次人才引进来育出来。一方面,落实好干部标准,锻造“维护力强、引领力强、担当力强、服务力强、廉洁力强”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另一方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发挥党组织凝聚力,聚焦“引育留用”,在“创好环境、做好规划、用好政策、搞好服务”上下功夫,打造城市与大学命运共同体,探索高层次人才和科研成果校地双向流动机制,推动形成校地人才队伍“一池活水”。
把好群团领导关,提升部门号召力。群团部门是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师生的桥梁纽带,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群团工作的根本保证。高校群团部门和群团工作要切实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坚持师生为本,深入班级寝室和教学科研一线,联系引导服务广大师生,着力解决师生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要改革创新高校群团部门的运行机制,防止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四化”倾向发生。
把好述职考评关,提升党建制度力。述职考评,既是一种考核机制,又是一种倒逼机制,既能强化书记抓党建的自觉性,又能锤炼书记抓党建的真本领,还能倒逼问题整改。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把述职考评作为风向标,党组织书记要主动盘点交账,主动落实第一责任;述职考评结束后出具诊断报告,党组织书记根据诊断报告抓好整改落实;强化考核结果运用,防止责任悬空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