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鲜明的人民立场 响亮的时代号角
首页> 党建频道> 独家报道 > 正文

鲜明的人民立场 响亮的时代号角

来源:光明网-党建频道2021-12-30 09:3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李孝海(全国总工会社会联络部)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这一经典论阐明了文艺和人民的关系,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方向。

  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早在1942年,毛主席就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振聋发聩地提出这一重要论断,指明文艺为工农兵、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文艺的源泉在人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一切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是人民通过劳动创造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在物质生产领域居于主体地位的人民群众也在精神文化生产领域居于主体地位。进入新时代,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力量。“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创作就要像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带着心”“动真情”到人民中去,“拆除‘心’的围墙,不仅要‘身入’,还要‘心入’、‘情入’”。只要与人民同在,就一定能够获得无穷的力量。正如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四杆铁笔”之一的作家柳青,扎根农村14年进行文学创作,脱下西装背带裤,穿上老棉袄,与农民同吃同住,创作了许多影响深远的优秀作品。

  文艺的评判者是人民。马克思看来,人民不仅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者,而且“人民历来就是什么样的作者够资格和什么样的作者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人民作为价值创造主体,也是价值评价主体。只有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中,去体会人们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感受生命的真谛和价值,才能创作出人民喜欢的优秀作品。正如被誉为“时代歌手”“人民诗人”的贺敬之,就是写人民,为人民写,请人民评判的典型。他创作了《回延安》《南泥湾》《雷锋之歌》等抒发革命理想的优秀作品,“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已成为代代传唱的经典。

  文艺要表达人民心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人民是文艺之母,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他要求文艺工作者跳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

  文艺要扎根生活。珍贵的矿藏总是深埋在地下,要想获得生活的富矿,就要深入到生活内部去辛勤挖掘。文艺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火热的生活永远是文艺创作的源泉。离开生活,离开实践,文艺创作只能是无水之鱼、无本之木。文艺作品表现的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是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阳春白雪诚可贵,下里巴人也风流。优秀的文艺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就是优秀作品。源于生活,贴近群众,富有烟火气息又兼具生命哲思的《舌尖上的中国》就是明证。

  文艺要观照现实。“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古今中外,文艺殿堂群星璀璨。聚焦国内,从老子、孔子、庄子、孟子、杜甫、苏轼、辛弃疾、关汉卿、曹雪芹,到“鲁郭茅巴老曹”、聂耳、冼星海、梅兰芳、齐白石、徐悲鸿;放眼国外,从俄国的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到法国的蒙田、拉封丹、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大仲马、乔治•桑、福楼拜、小仲马、莫泊桑、罗曼•罗兰……他们的作品之所以伟大,在于他们拥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博大胸怀,拥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崇高志向,拥有心系社会、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怀,把深情的目光洒向脚下的土地,并为这片土地自觉地歌咏和呐喊。比如在梁家河大队普通窑洞里的路遥,就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甘于寂寞,关注平凡,坚持人民立场,表达人民心声的典型。他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他本人获评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家、“最美奋斗者”。

  吹响新时代的号角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文艺的繁荣兴盛,离不开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抱负,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彰显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彰显文化自信,文艺不可或缺。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肩负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吹响时代号角的历史使命。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才能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进而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汇集和激发起14亿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精神力量。

  引领时代风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他把文艺比作铸造灵魂的工程,把文艺工作者比作灵魂的工程师,把好的文艺作品比作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可以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在习近平文艺思想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创作了一大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在构建国家形象、弘扬中国精神、讴歌新时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影视作品为例,人们津津乐道的《战狼》《红海行动》《中国机长》《攀登者》上映之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贡献了满满正能量。

  讲好中国故事。文艺之魂是中国精神。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和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形势下,国内外文化交流、交融和碰撞,文艺被赋予新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作为大国领袖,习近平总书记本人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他在多个外交场合向世界讲述中国文艺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理念,推动文化互融互鉴。习近平总书记在索契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提到春晚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在坦桑尼亚演讲时提到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引起强烈共鸣。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